涂料施工工藝中,底涂與中涂的使用不僅影響涂層的附著力與豐滿度,也決定面漆效果的持久性與裝飾性。底涂和中涂在多層結構中扮演不同功能性角色,是否需要搭配使用,取決于基材類型、施工目標與環境條件。
底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涂料對基材的附著能力,封閉表面孔隙,阻止水分、堿分或油污滲透到面漆層,防止面漆起泡、脫皮或泛黃。在混凝土、石膏板、金屬、塑料等低附著性基面上,底涂往往必不可少。未使用底涂的情況下,面漆可能出現脫層、縮孔等問題。
部分涂料系統如環氧地坪漆、重防腐體系中,底涂負責滲透填充基層,提高附著牢度。特殊功能底涂還可具備防銹、防潮、隔離堿性、增韌等作用。透明底涂用于木器漆中,增強木紋清晰度,減少面漆滲色或泛灰。
中涂的核心功能是增加厚度、填補表面缺陷與提升涂膜機械強度。中涂層具備較高固含量、較強遮蓋力,用于涂裝系統中間,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。它能夠遮蓋底材色差、細微凹凸,減少面漆施工次數。尤其在要求高平整度與厚膜效果的涂裝項目中,中涂不可或缺。
若直接使用面漆在無底涂基面上施工,附著力易下降;在無中涂基礎上直接多遍面漆,也可能造成浪費、施工難度增加及漆膜應力累積。特別是在耐磨、抗沖擊、高附著要求的工程涂裝或地坪施工中,標準多要求底中面三層結構配合。
底涂與中涂選擇應與面漆配套,不同廠家產品系統中各層間可能存在化學相容性要求。使用不匹配的底涂或中涂可能導致層間剝離或失效。標準施工建議包括配套使用、按比例稀釋、嚴格控制干燥時間等。
是否使用底涂或中涂,不能以減少工序為目標,而應以涂層性能、使用壽命、施工效率為依據,進行系統性判斷與設計。